教授观点

王德刚教授:政治和制度优势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保障

发布日期:2021-02-27 19:25 点击次数:

教授简介:王德刚教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文化和旅游学系教授,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教育部旅游管理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王德刚教授常年从事旅游学基础理论及旅游规划研究,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在旅游学理论领域提出了“三体论”观点,为中国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在理论上最早关注“旅游权利”问题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为中国旅游立法进行了重要的前期理论准备;在旅游利益相关者研究、旅游利益分配机制、社区利益、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传承与发展方式等领域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观点。出版《旅游学概论》、《旅游开发学》、《旅游资源学》、《旅游区开发与管理》、《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等著作二十多部,在《旅游学刊》、《旅游科学》、《中国行政管理》等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一百多篇。


(本文投稿于2021年2月25日)

今天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全面胜利,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832个贫困县、12.8个贫困村整体出列,全部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是一个宏大的系统性工程,我们用8年的时间,使平均每年有一千多万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这的确凝聚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全国各行各业的智慧和共同努力。旅游业一直是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通过规划帮扶、咨询帮扶、教育帮扶等智力扶贫工程,资金帮扶、投资帮扶、合资合作帮扶等产业扶贫工程,许多落后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走上了脱贫之路。据民生智库的相关研究,旅游脱贫对整个脱贫攻坚的贡献率为30.3%。此外,在旅游精准扶贫领域创新的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民股份制等新型集体经济模式,通过分红和集体福利等创新做法,为因残、因病、因老等失能贫困人口的稳定脱贫找到了新的路径。多年来,自己由于一直从事旅游产业政策和乡村旅游的研究和教学,有幸可以利用专业知识、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到旅游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国家战略中去,对国家脱贫攻坚的目标、政策、路径等有一些较全面的了解,也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在全国开创了“三零小院乡村旅游辅导工程”的智力扶贫模式,帮扶了二十多个贫困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实现了整体脱贫,其中淄博市中郝峪村于2018年被世界银行、世界旅游联盟推选为向全球推荐的中国十二个旅游减贫典型案例之一;自己义务支持编制的《淄博市于家石沟村旅游扶贫规划》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优秀旅游扶贫规划;自己发明的农民乡村旅游管理顺口溜“乡村旅游12345”(即“一星的墙、二星的装、三星的厕、四星的饭、五星的床”)和“厕所管理三不两没有”(即“不湿不臭不脏,没有乱堆乱放的垃圾、没有乱飞乱爬的虫子”)在业内广泛流传。期间,为学习全国各地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先进经验,先后考察了浙江余村和鲁家村、陕西袁家村、河南重度沟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宝山村等几十个国内创新性脱贫致富的村庄。为把这些经验更好的运用于本地的脱贫实践,重点考察了本省几百个贫困村,通过现场授课、驻村辅导等手段,培训了几千人的乡村旅游经营管理和服务人员,直接帮扶二十几个村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整体脱贫。

在参与旅游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的过程中,自己深深体会到,我们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八年的时间里取得举世瞩目的扶贫成就和脱贫成果,中国独特的政治和制度优势才是根本保障。

首先,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需要依靠组织力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到2020年全国全部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对全党和全国各级政府提出的需要限时完成、不能打折扣的硬任务,从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到各级党委政府,层层落实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精准”原则,制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加强管理、监督、考核,使脱贫攻坚任务层层分解、层层落实。特别是通过建立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管理团队,派驻综合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和大学生村官,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管理团队建设,使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有了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基层组织和领导力量。正是由于政治和制度的力量,我们才能够调动这么多的人力、财力,集中优势资源参与脱贫攻坚、支持脱贫攻坚。

其次,越是在攻坚阶段,越需要依靠系统的政策支持。从全国情况来看,深度贫困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贫困县和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村,基本都是自然条件差、经济基础弱、贫困程度深的地区。这些地方都缺乏自身发展能力,在其脱贫和走向振兴的起步阶段,非常需要通过国家和地方专门性、针对性政策的扶持,来完成经济发展的原始积累。所以,自2004年以来连续18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都是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长期以来坚持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的一致性和系统性;2013年国家正式开始实施扶贫战略之后,明确了更加具体的扶贫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流程,形成了系统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路线图,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套政策指挥到底,一个目标坚持到底。在前期取得重大成果、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又于2017年11月印发了《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其中指出,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力度,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大项目布局倾斜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力度,加大生态扶贫支持力度,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加大社会帮扶力度,集中力量攻关,构建起适应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需要的支撑保障体系。正是由于长期坚持了扶贫政策的一致性和系统性,才使全国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能够咬定一个目标不放松,持续发力不松懈,最终夺取脱贫攻坚的彻底胜利。

最后,越是在攻坚阶段,越需要依靠发展集体经济。在脱贫的最后攻坚阶段,有相当多的贫困户、贫困人口,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因老致贫的特殊人群,他们已经完全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被成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坚”,常规的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模式和手段,对这部分贫困人口基本不再适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和壮大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即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用发展村办集体企业、乡村旅游合作社、农民股份制等手段,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为那些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提供基础性的经济保障。全国旅游扶贫典型山西袁家村、山东中郝峪村、湖南十八洞村、浙江鲁家村等之所以能够较快的整体脱贫并走上致富之路,就是走出了农民股份制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之路,让所有的村民都能够入股分红,都能够享受到集体经济发展的红利和福利。

据世界银行统计测算,中国的脱贫成果占同期全球脱贫成果的70%以上。我们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取得如此巨大的脱贫成就,是因为我们有着特殊的中国优势——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实际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优势,中国的脱贫道路与其他国家脱贫道路的最大不同,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社会制度,在最后的脱贫攻坚阶段,我们充分发挥了这一独有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依靠组织和制度的力量,通过政策创新、模式创新、路径创新等,解决了那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坚的特殊贫困群体的脱贫问题,才打赢了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最后脱贫攻坚战。

(文/王德刚)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0531-88364664   【旧版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