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唐贵瑶教授、林丛丛助理研究员: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发展格局

发布日期:2024-10-14 11:37 点击次数:

作者简介:

唐贵瑶,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连续两年(2022-2023)入选爱思唯尔年度中国高被引学者,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长期关注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与领导力、人才发展战略的研究和教学。担任中国人才研究会理事、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理事、中国劳动经济学会人才发展分会副秘书长、山东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秘书长等以及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等期刊编委。在《管理世界》《南开管理评论》《管理科学学报》、Personnel Psychology、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Nature 子刊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6篇研究论文获ESI高被引,出版《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以及《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强度研究》等著作4部。相关成果获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课题多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完成的多篇资政报告获得时任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并被国务院办公室、教育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采纳;在《大众日报(理论版)》《中国人才》《人民论坛网》等媒体杂志多次发表论述,相关成果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央视新闻、大众日报、人民论坛网、青塔人才周刊等多家媒体报刊转载和报道。

林丛丛,博士,山东大学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在《管理世界》《管理学报》、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Personnel Review、Asia Pacific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等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项目《高层次人才分类评价研究》1项,相关成果获得2021年度山东省就业和人才服务领域研究课题结题考核评估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撰写《2022年山东省人才发展研究报告》《2022年山东省人才竞争力报告》《青年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制机制研究》《完善青年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全链条支持机制研究》等多篇研究报告。2篇资政报告获得时任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批示,1篇资政报告获得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室相关部门采纳。

近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唐贵瑶教授与山东省人才发展战略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林丛丛的观点文章在人民论坛网在线发布。人民论坛网为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央重点思想理论门户网站、中央网信办新闻信息稿源单位、全国行业新闻网站传播力10强网站。全文如下: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发展格局

在全球化和技术革新的浪潮中,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促进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构建全面支持创新发展的格局,提升国家创新体系的整体效能,助力我国在全球科技角逐中取得可持续竞争优势。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是构建全面创新发展格局的基石。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人才,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师德建设,为教育注入新活力。重点在于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大学和学科,确保学科设置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基础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顶尖人才。改革还包括通过分类改革和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提高教育成果转化效率,促进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同样重要,通过职普融通和产教融合,强化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满足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也是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推进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加强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改革的关键方向,推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设学习型社会,加强终身教育的保障,使教育资源更加开放和可获取,满足全民终身学习的需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改革的关键点在于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完善国家实验室体系,以及优化科研机构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布局。同时,推进科技创新的央地协同和科创平台建设,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发挥市场规模优势,统筹创新资源和力量。在科技计划管理上,改革强调基础研究的前瞻性和引领性,提高其在科技支出中的比重,并完善投入机制。此外,改革还包括深化科技评价体系,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严肃整治学术不端行为。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改革将强化其地位,建立培育科技领军企业的机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并支持企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同时,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财政科技经费的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也将得到改革,扩大“包干制”范围,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加快概念验证和中试验证平台的建设。最后,改革将构建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加强对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完善长期资本投资政策,健全风险分散机制,并提高外资在华投资的便利性。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推动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改革的核心在于构建一个自主培养与国际吸引相结合的高水平人才体系,通过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加速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改革着重于培养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以及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全面提升人才素质。建设一流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并通过完善人才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不同区域的合理布局,深化东中西部人才的协作。改革还包括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确保青年科技人员得到适当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保障科研人员能够专心从事科研工作。强化人才激励,改革坚持向用人主体授权,为人才松绑,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此外,改革将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通道,促进人才的跨界流动和经验交流。完善海外引进人才的支持保障机制,探索建立高技术人才移民制度,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生活。

原文链接:http://www.rmlt.com.cn/2024/0924/713052.shtml


相关阅读:

版权所有 ©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电话:0531-88364664   【旧版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