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精神,践行管理学院学科交叉与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以智能化手段应对AI快速发展带来的教学理念变革与科研范式重塑,近日,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牵头举办了“AI赋能教学科研”专题交流会。会议邀请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王怀明副教授、蔡地教授,山东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张斌助理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志朋副教授;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政助理教授以及北森云计算经理王士昆进行经验分享。

王怀明副教授以《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过程参与式〈组织行为学〉教学模式探索》为题,分享了其在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中的教学改革实践。他系统介绍了“BOPPPS”教学模式和“271”三段式课堂教学法的运用路径,展示了如何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与智能化学习评价机制,显著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学习效果,真正实现学生从“被动听课者”向“主动学习者”的转变。

蔡地教授以《人员素质测评》课程为例,分享了该课程自2018年至2025年持续优化迭代的过程,展示了AI工具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他以生动的板书图示,梳理了课程从1.0版本到4.0版本的演进逻辑,重点讲解了如何利用COZE智能体平台,现场构建岗位胜任力模型,为教师们展示了AI赋能课程设计的可操作路径。

张斌助理教授以《GenAI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应用—实用工具与策略》为题,从“善用AI评价教与学”“ 巧用AI建教学资源”“活用AI赋能教与研”“妙用AI助工作减负”等方面,详细展示了如何借助DeepSeek、通义千问、星火科研助手、豆包、Kimi、可灵、有言等国产大模型工具,开展课堂评价、教学资源生成、科研文献阅读与数字人讲课等创新实践。为教师们提供了系统掌握AI工具的路径和方法,帮助大家在教学设计、科研思路拓展及学术表达优化等方面拓宽视野。

张志朋副教授以《数字化工具赋能教学与科研:实践与经验》为题,结合自身科研与教学实践,分享了AI在内容生成、信息获取、任务自动化等典型场景中的创新应用。AI不仅能够辅助教师生成教学案例、科研模型与代码分析,更能在科研管理、学术表达与虚拟实验中实现“从检索到洞察”的提升。他指出,应保持主体性和批判性思维,避免AI依赖与数据伦理风险,实现“人机互补”的科研创新模式。

王士昆则以《更懂人才的全场景AI助手》为主题,介绍了AI在人才招聘、员工培训与学习发展中的场景化解决方案。他展示了北森在AI面试官、AI学习助手、AI陪练等产品中的应用案例,阐释了AI如何通过智能化评估、个性化学习与沉浸式训练,助力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
在交流环节,张政助理教授就AI如何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分享了独到见解。人工智能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教育理念革新的催化剂,教师应以AI为抓手,积极探索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的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同时,与会教师纷纷就AI赋能教学与科研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入研讨。大家普遍认为,AI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教师角色与科研范式:一方面,它为教学设计、科研创新、学术表达提供了新的工具与思路;另一方面,也对教育伦理和教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应主动拥抱AI变革,在守正创新中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图文/刘光建)